歐洲國家領導人排隊訪華,經濟合作或帶來雙贏結果
來源:歐洲購房網作者:歐洲購房網時間:2015/11/3
掃一掃,隨時看
荷蘭國王、德國總理和法國總統接連到訪中國。這么多歐洲領導人集體打道前來北京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是空前的。這也表明,對于苦苦掙扎中的歐洲經濟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有多大已可見一斑。
今年年初,法國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在法國頂級公司首腦的陪同下,于1月下旬對中國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以實現歐洲更強的經濟增長,此后中國總理李克強于7月對法國進行為期三天的互惠訪問,訪問期間達成價值高達200億歐元(1.1013,0.0008,0.07%)的協議,協議范圍包括飛機訂單,能源和假日村莊。法國總理瓦爾斯借此機會承諾:中國在法國辦企業將受到在所有歐洲國家中最熱烈的歡迎。
而在法國總統奧朗德本周訪問北京的重要議程中,中歐經貿議題仍是重中之重。奧朗德于本周一至周二(11月2-3日)再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德國也不甘示弱,德國于今年6月中旬派遣德國副總理和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以及大群企業領袖訪華。這為上周德國總理默克爾自2005年上任以來第八次訪華鋪平了道路。雙方簽署的經濟和工業協議合計13個,以及130輛空客飛機,價值達170億美元的合作訂單。中德雙邊貿易去年為1778億美元,但今年幾乎占了中歐貿易往來的三分之一。
歐亞蜜月期
中國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夢之隊”計劃,希望中歐雙方在在金融,城市化項目,農業,電子汽車和環保領域的關系更為密切。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強調,德國尤其希望和中國在工業和金融領域開展合作 ,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亞洲農業投資銀行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德法兩大國的領袖之外,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Wilhelm-Alexander)也率領由150個公司中250位商界領導組成的代表團,于上周訪問中國,在貿易,金融,航空和技術領域簽訂了 15項協議。中國人對荷蘭人在農業,造船業,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取得的進展格外關注。
兩周前,中國主席習近平剛剛對英國進行了高規格的國事訪問。簽訂的商業協議價值達到620億美元,體現了雙邊投資流動的強勁增長。勞斯萊斯公司也將為中國的20架長距離的A330飛機提供引擎。
習近平訪問英國最重要的成果可能是:英國是第一個歐洲國家加盟中國的亞投行一個杰出的離岸金融中心,以中國貨幣進行交易。為了標志出新的關系,中國人民銀行將在倫敦發行50億人民幣(6.3414,0.0039,0.06%)的主權債券,這是在中國首次在境外發行債券。
中國回應說,中國想于“一帶一路”和英國“北方經濟引擎”工程之間締造一個“黃金時代”。
這對中國有什么好處?
習近平訪問英國標志著中國迫切想和歐盟發展活躍的雙邊貿易關系,而不是充當歐洲出口方理想的目的地。
就訪問英國來說,中國的主要利益之一是創造了一個強大的離岸金融市場,從而為中國的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資產,為全球貿易流動和金融充當主導工具奠定了基矗
但在中國的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德國則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確實,北京將德國視作對其技術進步的重要來源。
中國正設法走向價值增長鏈的上端,在高端產品和服務方面具備競爭力,這對中國尤其重要。北京也了解德國通過高端信息技術使其傳統制造業現代化,更新換代。那就是李克強總理熱烈贊頌中德“夢之隊”的原因,因為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結構改革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也是使中國避免在“中等收入陷阱”中遭遇可怕的停滯的唯一出路。
作為科技大國,德國非常關注,并了解到中國迫切想提高生產力以抵消日益上升的生產成本的意愿,德國很有能力提供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來幫助中國促進強勁,平衡的增長。歐洲的其他各國明顯被視作中國出口的目的地,它們受益于德國以技術大量輸出的直接投資。
事實上,歐洲處于中國“一帶一路”宏偉倡議的終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市場,倡議覆蓋參與貿易和基礎建設的國家達60多個,顧客達到44億。中國政府正確地認識到,該項工程為日益和諧的歐亞貿易區奠定了基矗中國正在積極地沿著這些路線開展合作。中國已同意將“一帶一路”倡議和俄羅斯領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結合一起。
另外,自2012年來首次,中國與日本,韓國三國峰會的延續目前在首爾進行中,這可能促成更大的貿易關系,簽訂更多地域跨越亞洲,北非和歐洲基礎設施共同投資的協議。
投資觀點
成千上萬的歐洲公司在中國辦企業以促進歐洲產品和服務在中國的銷售。中國已擁有4億中產階級消費者,且處于快速增長的態勢,他們的私人消費和服務構成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
德國公司將從中國和歐亞企業獲益巨大。倫敦仍然無可爭議是中國的離岸貿易和金融中心。
歐洲其他各國也將從歐亞貿易中獲益,但它們應該做好競爭的準備,以免在中國,日本,韓國出口方面處于不利地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