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房產租賃市場三大經驗
來源:歐洲購房網作者:歐洲購房網時間:2016/6/16
掃一掃,隨時看
一個完整的房地產市場一般由房屋買賣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兩大部分組成。從國外經驗看,租賃是住房供應的“雙引擎”之一,一般占據40%-60%的市場份額,很多居民一輩子租房。觀察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則都擁有比較成熟發達的住房租賃市場和完善的住房租賃政策。其中,德國就以居民偏好租房、租賃市場完善、租金管制而著稱。目前,德國住房自有率僅43%,租賃住房占據了57%的市場份額。
首先,德國租賃市場具有公共屬性,機構租賃發揮“壓艙石”作用。以中低收入者為主的租賃需求,公共產品屬性明顯。2011年,德國1860萬套租賃房中,政府公租房(450萬套)占24%,私人機構房源(410萬套)占22%。
其次,近乎苛刻的租金管制。德國議會通過嚴格的漲租限制,即各州政府控制該州主要地區房租3年內漲幅不得超過15%,房主不得將租金提高至平均水平的10%以上。近日,針對居民將房屋通過AIRBNB平臺投入旅游短租,減少長租供應,突破租金控制,德國發布一項新規定,從5月1日起,首都柏林的屋主不能擅自將房屋整套短租給游客,違反者將面臨高達10萬歐元的罰款。
再次,住房供應政策導向上,租賃供應是主體。在德國,不管開發新房或經營租賃,企業要獲得土地、信貸,新落成的房子須在一定期限內讓渡政府出租,或按接受補貼后的低租金出租。過了期限,才能按市場租金出租。因此,德國租賃房源充足。“二戰”以來,德國共建設1000多萬套社會住房,可供3000萬人居住,多數為租賃住房,而德國總人口才8100萬。
長期以來,由于德國實行嚴格保護租房者的法律法規,房屋早已回歸到其居住的功能,從而有效抑制了房產市場的投機行為。因此,出租房市場中的房屋質量良好,租房者的社會階層較高是德國房屋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和引以為自豪的重要特征。從德國經驗看,我國的住房租賃市場仍比較薄弱,不僅市場規模小,而且還存在結構性問題。但隨著經濟形勢和住房形勢的發展,人們的這種觀念很快就會轉變。
標簽:歐洲,德國,房產,投資,租賃,